动态焦点:扎根乡村教育 用爱点亮童心——记淅川县荆紫关五小程红丽老师

2025-10-13 17:00:51来源:河南省教育网

在希望的田野上,她不是耕种五谷的农人,却同样在播种与收获。她守候着一方小小的校园,如同一位坚韧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用知识的清泉浇灌,用爱的阳光照耀,让无数乡村孩子的梦想,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她,就是荆紫关五小的程红丽老师。

一、 廿载坚守,他是乡土教育的“生根石”


【资料图】

廿载光阴,足以让一棵树苗亭亭如盖。程红丽老师也将自己最宝贵的二十年,深深地“种”在了这所乡村小学。校园外的世界日新月异,身边的同事亦有来来往往,而她却像一块沉稳的“生根石”,在相对清贫的环境中,抵御着时光的冲刷与外界的选择。

那辆“哐当”作响的电动车

通往学校的乡间小路上,那辆老旧电动车“哐当哐当”的声响,是二十年来最执着的晨曲。风雨无阻,寒暑不易。曾有镇里的学校抛出橄榄枝,提供更优越的平台,他却婉言谢绝:“这里的跑道或许简陋,但这里的孩子们,更需要一个能带他们起跑的领路人。”这份近乎固执的坚守,源于他内心最深沉的爱——对这片土地,和对土地上孩子们无私的爱。

二、 匠心育人,他是课堂上的“魔法师”

在她看来,农村孩子的心灵是一片肥沃的土壤,缺的不是潜力,而是被点燃的机会。她的课堂,从不拘泥于课本的一方天地。

一节“活”起来的语文课

教授《悯农》时,他没有让孩子们停留在诗句的背诵。他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在春日里亲手播下种子,在烈日下观察禾苗的生长,在秋风中体验收获的艰辛与喜悦。当孩子们的小手触摸到真实的泥土,当汗水顺着脸颊滑落,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便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融入了生命体验的深刻感悟。他让语文课“活”了起来,让知识在田野里绽放出最生动的花朵。

三、 爱如春雨,他是孩子心灵的“点灯人”

她的爱,细腻如春雨,无声地润泽着每一个需要关怀的心灵。她的办公桌抽屉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创可贴、糖果、文具,还有一本记录着每个孩子生日和特殊情况的“心灵日记”。

为“小刺猬”拔掉尖刺

班上新转来的学生小军(化名),像一只充满敌意的“小刺猬”,打架、逃学是家常便饭。程红丽老师没有简单的批评,而是通过家访了解到,小军父母离异,常年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他不动声色地开始行动:每天放学后为他单独辅导半小时功课,顺便聊聊天;在他生日那天,送上一本他渴望已久的《百科全书》;在他取得微小进步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力表扬……渐渐地,“小刺猬”收起了尖刺,眼神里有了光,成绩也稳步提升。毕业时,小军塞给他一张纸条:“老师,您就像我妈妈一样。”这,便是对他所有付出的最高褒奖。

四、 薪火相传,他是青年教师们的“引航灯”

作为学校的骨干,她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主动承担起培养青年教师的重任,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

那本写满批注的教案本

新来的李老师教学遇挫,信心受挫。程红丽老师将自己的教案本送给她,上面密密麻麻的红字,是他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反思与优化建议。他更是一连数周,走进李老师的课堂,听课、评课,与她反复研磨。当他看到李老师在公开课上从容自信、游刃有余时,他脸上的笑容,比自己获奖还要灿烂。

廿度春秋,青丝熬出了白发,不变的是她守望的姿势。程红丽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凡的教育华章。她是麦田的守望者,守望着乡村教育的希望,更守望着每一个孩子金光灿烂的未来。她的故事,是献给这片土地最深情的诗。

(通讯员 程聪明 供稿)

标签: 淅川县 程红 五小 扎根 童心

上一篇:快消息!商络电子(300975.SZ):暂未代理销售AMD品牌产品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