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息:《雍正王朝》里为什么老四过江夏镇时没有透漏身份导致下马之辱?
每部电视剧都是自成一方的小世界,这个世界的完善与否取决于导演选择的剧本题材和对于剧情节奏的把握,还有演员的演技问题了。很多时候很多人分析历史电视剧时习惯结合于现实,其实这里就出现一个严重误区了,其实很多剧情不必结合现实历史的,应该结合这个世界造物主导演的安排上来分析的。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主角,这位皇帝是什么样的人呢,是大清快三百年历史中唯一一个有大魄力改革推行新政的霸道勤政皇帝。
(相关资料图)
雍正王朝电视剧要刻画出这位皇帝功劳,自然是需要一些铺垫的,不像现实历史中,如果大家喜欢雍正帝,还可以通过相关史料来了解他的人生经历。而雍正王朝身为一部电视剧,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完美的小世界,自然是要铺垫一下雍正为什么要推行新政的原因了。
而康熙钦定的德化之地江夏镇经历就成为了全剧唯一一个合理的铺垫地方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下面贫道来给大家具体说道说道。
因为首先雍正王朝是自康熙四十六年的黄河发大水开始的,而老四外放钦差大臣前往江南赈灾可以说是他在九子夺嫡期间的唯一一次到地方任职的经历了。
下放到地方体验民情自然是合理的环节了。
在下江南以后,雍正在灾区是见到了一派惨象,乞讨的是一群又一群。因为死者太多,棺材现做都赶不出来。地方官员还趁火打劫买卖良家妇女来向上级献殷勤,而这些父母官都是“贤王”老八的八爷党之人。
有了这些刻画还是不够的,毕竟这些惨的现象,说不定只是灾区的呢。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雍正隐藏身份在江夏镇的经历了,这个剧情更合理,因为剧中雍正是一个低调内敛的人,不喜欢铺张浪费,到了地方也喜欢微服私巡,所以雍正当时要求隐藏身份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
而且江夏镇还有一个特殊地方就是,康熙当年南巡曾特意赐匾“礼仪德华”,寓意这是一块民风淳朴之地,用这个特殊背景来讽刺着什么似乎更完美。
而江夏镇的经历更是使雍正对于士绅有了深刻的了解。
在江夏镇雍正经历了什么呢?
先是雍正一行人假扮客商要求进镇投宿,结果被不客气的拒绝。
还好遇到了好人张五哥帮他们找到了投宿地方,在住宿地方借张五哥父亲之口说出了士绅的霸道。(来自贫道独家原创)当地士绅刘八女是当年顺治朝的进士刘涣之的小儿子,刘八女的姐夫是现任的江南盐道任伯安,两人可以说是官商勾结,不当差不纳粮的,是富可敌国,还买下了整个江夏镇,改造成为一座城堡。
另一边刘八女的护院教教头胡教头,听说有客商来了,就派人去打家劫舍。结果被李卫发现,雍正身边的高手将这些人都杀死了。
胡教头做了这种目无王法之事失败以后,竟然没有心虚的躲了,反而是亲自带人过来找张五哥的茬,并且强抢张五哥的妹妹,其实也是想试探试探这群客商的底,结果雍正让老十三出手,引来了刘八女,最后雍正他们被连夜赶走,路过江夏镇下马而受辱。
在康熙钦封的德化之地,江夏镇的士绅是什么样的表现呢,给人的印象无非就是士绅世袭,官商勾结富可敌国,还自成一方土皇帝,肆无忌惮目无王法,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简直就是大清的法外之地。
德化之地都是这样乌烟瘴气,其他地方的士绅呢,全国又有多少这种士绅呢,恐怕不在少数吧,雍正又会作何感想呢。
而这段经历的历史背景还是在康熙时期,当时自称为康熙盛世,所谓盛世之下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国家烂到如此地步,雍正算是深有体会了。
可以说江夏镇的经历促使了以后登基为帝的雍正皇帝下定了决心推行新政,实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政策,是一个完美的剧情铺垫。
而且之后江夏镇不只是有刘八女与张五哥牵连出的刑部冤案剧情支线,更有张五哥当御前侍卫,为老十三守陵的剧情支线。如果当时雍正亮明身份,刘八女之后找替死鬼冤枉人时怎么敢找张五哥呢,那么就没有接下来的剧情了,电视剧还演个毛线啊。
当然现实中的因素就多了比如说皇子出行不可能这么点人,还有清军当年入关的南方大规模屠城行为等等。
不管怎么说也不合理,如果现实中就是真的皇子以钦差大臣身份微服回京的话,也不只是那么一些人。(来自贫道独家原创)而且当时是康熙四十六年,清军入关都六十多年了,25年一代人来算的话,都差不多三代人了,能有那么大仇恨呢,谁又会冒着诛九族的风险杀皇子呢,不至于让雍正紧张的要隐藏身份吧,基本上是不成立的。
而且雍正王朝电视剧是历史电视剧并非历史纪实还原电视剧,考虑的现实因素多了,也就走偏了…
所以以现实因素思考分析这些剧情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德化之地江夏镇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铺垫,为雍正继位以后为何要展开轰轰烈烈的新政做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也是本剧的神来之笔之一,就是在观众不知不觉间铺垫好一切,让一切显得那么自然合理,现在看明白了吧?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