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文,值得
文/胡广欣
(资料图)
鉴定对象:《流水落花》
上映时间:3月2日(中国香港);4月(香港电影广东放映周广州、深圳、佛山三地放映)
郑秀文凭借《流水落花》在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捧起最佳女主角奖杯,是迟来的肯定,也是实至名归。我们总是记得《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等都市喜剧中的她,但《流水落花》呈现出一个新的郑秀文——现在的她已经能毫不费劲地演活一个与自己相距甚远的角色了。
郑秀文在《流水落花》里饰演一个居住在香港城郊的底层女性陈天美,她与丈夫何彬(陆骏光饰)申请当上寄养家庭,由此发展出与数名寄养儿童的故事。与人们更加熟悉的领养家庭不同,寄养家庭相当于一个中转站:原生家庭出了问题的儿童,在找到最终落脚点之前,会交由寄养家庭照顾。
大多数电影都把亲情当作不证自明的先验知识,《流水落花》却通过寄养家庭这一设定来拆解亲情。谁说血缘是亲情的必要充分条件?来到陈天美家的孩子们,大多有一个不幸福的原生家庭,他们反而从毫无血缘关系的陈天美身上找到爱。陈天美给予这群陌生的孩子依靠和照料,不是母亲,胜似母亲。
《流水落花》的动人之处,更在于没有把陈天美处理成刻板的母亲形象。她的性格不算好,坚毅、固执,甚至有点不容易亲近。面对大部分寄养儿童,她很少嘘寒问暖,只是重复着接送上下学、照顾一日三餐等固定动作,很难说清楚她给自己的定位到底是母亲还是保姆。但她会跟孩子一起在阳台吃冰棍,为他们在学校遭受的不公而不平,她的爱渗透在日常的一举一动中。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才知道陈天美坚持照顾这些陌生孩子的原因:她的儿子在幼年时因遗传性心脏病离世,这成了她一直难以愈合的伤口。那些无私的举动,其实源自这个“自私”的出发点。
电影的主题非常明确:一个承受了丧子之痛的女性,在往后的生命里要如何面对这件事?很难说清楚,对陈天美来说,成为寄养母亲这件事到底意味着治愈还是自虐?“寄养”这件事本身就有温柔和残酷的两面性:虽然可以一起度过一段幸福时光,但离别却是注定的。陈天美全身心投入对孩子的照顾,而后一遍一遍经受着分离,近乎偏执。这正是片名《流水落花》的其中一层含义:孩子如落花,落在陈天美这条河流上,她终将把孩子送往别处。而另一层含义或许是,时间如流水,落花无痕,那些痛苦和怨恨终将消解。电影里,陈天美当了13年的寄养母亲,最终在寄养儿童和丈夫的关爱中找回了幸福。
不少观众觉得《流水落花》一点都不“港式”,电影细水长流的风格的确与港片一贯的过火和癫狂截然相反,连取景地都在相对地广人稀的城郊,而非观众熟悉的狭仄市中心。但谁又规定香港导演应该拍什么风格的影片呢?《流水落花》不贪心,它只是本本分分地讲好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让这个人物的每一个举动都尽量合理和真实,摈除刻意的煽情。
这部电影与郑秀文称得上互相成就:因为郑秀文恰到好处的演绎,陈天美得以更加鲜活,而这部新导演处女作也因此吸引更多观众;另一方面,郑秀文在合适的时间遇上了这样一个合适的故事,对作为演员的她而言,也是幸运的。这一次拿奖,她的确值得。
责任编辑:
标签: